95568
当前位置: 分支机构 > 宁波分行 > 消保专区
宁波分行
远离非法校园贷 美好青春不负债

    随着开学季到来,大学生们的消费需求高涨,一些不良网贷趁虚而入,如果不注意辨别容易上当受骗,致使个人资产和信誉受损,甚至因恶意催收导致严重后果。

    套路一:网络平台“零息”贷款陷阱

    一些不良贷款机构通过“日息低”“零门槛”“零利息”“无抵押”等虚假宣传,诱导大学生过度消费,导致部分大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。此类宣传故意模糊实际借贷成本,产品综合息费率水平高,一旦逾期会产生高额费用。

    套路二:网络平台恶意催收

    部分大学生在非正规的互联网平台贷款后,一旦逾期未还款,自己和身边的家人朋友可能遭受短信、微信、电话的骚扰,以及侮辱、恐吓、威胁及暴力催收,极易引发一系列家庭和社会问题。

    套路三:注销“校园贷”陷阱

    一些不法分子冒充互联网平台客服,利用非法渠道获取的个人信息,在电话中准确报出大学生的姓名、身份证号、贷款、家庭住址等信息。在大学生放松警惕后,不法分子谎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要紧急配合注销校园贷账号,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、产生高额滞纳金等,其最终目的是诱骗大学生在贷款平台贷款后将资金转至骗子账户。

    在此提示广大学生:远离非法校园贷,美好青春不负债。一是理性消费不乱贷,莫让“开学季”变成“欠钱季”。要树立理性借贷消费观念,提高网贷风险防范意识,弘扬勤俭节约美德,科学安排生活支出,做到开源节流、量入为出,不给校园不良网络贷款留下可乘之机。对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要有正确评估,不要不计后果盲目借贷、过度借贷,否则会使学生个人甚至家庭陷入困境。二是树立负责任的借贷意识,合理发挥借贷产品作用。若有借钱需求,选择正规金融机构、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。切不可轻信不法分子的诈骗诱饵,让校园不良网络贷款钻空子。三是寻求救济要理智。如果遭遇了不良网络贷款,一定要保持理智,不要受不法分子胁迫或采取极端解决方式,积极保留证据,保持与家长和学校的密切沟通,必要时选择报警处理,借助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

服务渠道


版权所有:中国民生银行 京ICP备05020372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129号
版权所有:中国民生银行 京ICP备05020372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129号